当前位置:安居君>节日文化>春节习俗>

春节习俗资料

春节习俗 阅读(9.47K)

春节习俗资料

春节是我国最重要、最盛大的节日,在全球范围内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。做为最重要的节日,当然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及庆祝方式,下面来为你介绍下中国传统节日-春节的习俗及相关资料。

资料:春节习俗 - 良知 - 良知的博客 扫尘 “腊月二十四,掸尘扫房子” ,按民间的说法:因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新春扫尘有“除陈布新”的涵义,其意是要把一切穷运、晦气统统扫出门。每逢春节来临,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,清洗器具,拆洗被褥,洒扫六院,掸拂尘垢,干干净净迎新春。

贴春联

春联也叫门对、春贴、对联、对子、桃符等,它以工整、对偶、简洁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,抒发美好愿望,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。这一习俗起于宋代,在明代开始盛行,直至今日,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。

贴窗花和倒贴“福”字

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——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,所以称其为“窗花”。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、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,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。在春节贴春联、窗花的同时,人们还爱在屋门上、墙壁上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“福”字,这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。“福”字指福气、福运,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,对美好未来的祝愿。有的人干脆将“福”字倒过来贴,表示“幸福已到”“福气已到”。

年画

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。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,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,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。我国现今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《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》的木刻年画,画的是王昭君、赵飞燕、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

守岁

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,守岁之俗由来已久。最早在西晋周处的《风土志》记载:除夕之夜,各相与赠送,称为“馈岁”;酒食相邀,称为“别岁”;长幼聚饮,祝颂完备,称为“分岁”;大家终夜不眠,以待天明,称曰“守岁”。

“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天”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:年长者守岁为“辞旧岁”,有珍爱光阴的意思;年轻人守岁,是为延长父母寿命。

除夕夜的饺子、年糕和鱼

除夕的晚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。一是饺子,因为饺子皮是面的,和面的“和”字就是“合”的意思;饺子的“饺”又与“交”谐音,“合”与“交”有相聚之意,象征团聚合欢;又取更岁交子之意;饺子形似元宝,还带有“招财进宝”寓意。二是吃年糕,取“糕”的谐音“高”,意寓步步高、寿高、年年高。三是鱼。除夕团圆饭中必有“鱼”,象征“富裕”、“年年有余”。

压岁钱

春节拜年时,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,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,因为“岁”与“祟”谐音,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。

正月初一放爆

竹和拜年

中国民间有“开门爆竹”一说,俗称“开门炮”。含有“开门大吉、高升发财”之意,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。

新年的初一,人们早早起来,走亲访友,相互拜年,恭祝来年大吉大利。春节拜年时,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,祝长辈人长寿安康,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。

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大体有4类:一是走亲戚;二是礼节性的拜访,如给同事、朋友拜年;三是感谢性的拜访,借拜年之机还人情,表示谢枕;四是左邻右舍间串门式的拜访。

现在,企事业团体内新春庆贺,一般也以“团拜”的形式相聚在一块。

正月初二祭财神这一天黎明,民间有祭财神的习俗。有的去财神庙进香,以求一年财源滚滚,但多数人在家祭财神。有钱人家祭品都要用整猪、整羊、整鸡、整鸭和红色活鲤鱼,俗称“五大供”。

正月初三

古代为谷子生日,这一天祝祭祈年,禁食米饭。宋朝祥符元年,真宗下诏书,定这一天为天庆年,百官放假五日,民间这一天有不扫地、不乞火、不汲水的习俗。

正月初四

这天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。民间初四夜和初五清晨有迎财神习俗,每到初四夜半子时,家家还要打开大门和窗户,燃香放炮竹、点烟花举行仪式,向财神表示欢迎。

正月初五

俗称破五,之前的忌讳在这一天都可破,妇女们也不再忌门。这一天主要是送穷、迎财神、开市贸易。

正月初六

除互相走动各表贺年外,开始外出游玩,逛城隍庙等。

正月初七

亦称“人胜节”、“人庆节”、“人口日”、“人七日”。传说女娲初创世,在造出了鸡狗猪牛羊马等动物后,于第七天造出了人,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。

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压轴戏,这天正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,灯象征光明,因此,各处张灯结彩,把人们带入一个五彩缤纷、光亮明丽的新境界。这天还要吃“元宵”,南方叫“汤圆”,民间流传“喜吃元宵丸,家家庆团圆”的说法。

每年春节一到,春节的节日气氛洋溢在各家各户及大街小巷。这段期间花灯满城,游人满街,热闹非凡,盛况空前,一般情况下会到元宵节正式结束。以上就是小编对春节风俗介绍。